从互联网技术新零售专家到社区生鲜革命者,速马鲜生联合创始人张再兴用代码重构的不只是零售效率,更是一套独特的”社区温度算法”。在深圳疫情中诞生的无人零售柜,如何在未来5年内裂变为覆盖1万个社区的”信任网络”?让我们解码这位跨界创业者的社区创新逻辑。
技术人的”烟火气”觉醒:当代码遇见菜篮子
2020年正月初三,被困在深圳家中的张再兴盯着手机里的团购群,突然意识到:”生鲜零售需要一场信任革命。”当时社区里自发组织的”无接触式购物”,触动了这位前互联网技术专家的神经。
“我们仅用21天就完成了商业模式设计。”张再兴回忆道,技术团队出身的创始团队展现出惊人爆发力:3天3夜开出首店,凌晨3点调试设备、亲自去菜市场采购。在深圳沙井设运营总部的失利给了他们沉重一击——运营中心选址不当、战线过长、配送深圳的供应链断裂,创始团队坚定东莞凤岗设总部。
正是这次挫败,让张再兴发现了”社区温度”的密码。转战东莞市场后,他们重构了”技术+人”的双螺旋模型:每个社区柜配备由本小区居民担任的”生活管家”,通过定期试吃活动,以及后续将植入的国学解码文化沙龙,将冷冰冰的智能柜变成邻里社交节点。在清溪润溪山社区,这种模式创造了月均10万营收的奇迹,复购率高达92%。
重构信任链:无人零售的”人情味算法”
“生鲜零售的终局不是效率竞赛,而是重建人与人的信任链。”张再兴指着后台管理系统解释速马鲜生鲜生的信任公式:①区块链溯源的2000+农产品,扫码可见种植者信息;②社区合伙人制度,让”隔壁王阿姨”成为品质担保人;③动态保鲜系统,蔬菜超过15小时自动下架。
这套算法在速马农旅长寿谷项目中得到验证。通过将种植基地接入社区需求大数据,速马鲜生实现了”上午在地头,中午在灶头”的90公里鲜食圈。更令人意外的是技术对特殊群体的关怀——AI系统能识别独居老人的采购异常,自动触发社区管家上门探望。在东莞某社区,这套机制曾及时发现突发疾病的空巢老人。
毛细血管革命:社区服务的”操作系统升级”
面对”无人零售是否削弱人际联结”的质疑,张再兴展示了速马鲜生鲜生的”社区OS”:
1. 温度层:社区管家每周组织免费试吃、健康讲座,IP形象”马鲜鲜”化身智能营养顾问;
2. 效率层:智能柜延伸出共享工具、快递代收等12项衍生服务;
3. 数据层:用户画像指导农产品反向定制,降低加盟商20%损耗率。
这种创新让传统夫妻店店主转型为区域代理商:”现在我们能调动500个社区的采购需求,议价能力提升3倍。”目前速马鲜生加盟商平均18个月回本,最快纪录是东莞清溪店的13个月。
万店愿景:打造社区信任”新基建”
站在东莞总部布满数据大屏的指挥中心,张再兴勾勒出2030年蓝图:通过”农业种植+社区云仓+智能终端”的三位一体模型,构建10000个社区信任节点。
“让每个社区都有值得托付的菜篮子,这就是我们要写的时代代码。”张再兴最后说道。看似从疫情中的应急方案到社区信任新基建,速马鲜生的故事印证着技术应有的温度。在这个算法主导的时代,或许最动人的代码,终究是写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契约里。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