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丽?王美丽女士?请问您是王美丽吗?
当你躺在手术推车上,进入神秘的手术室时,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从护士到麻醉医生再到主刀医生,几乎每个人都在反复确认你的名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手术室提醒,这种看似“啰嗦”的询问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严密的患者安全体系。
这不是简单的查户口。你可能觉得:“我都躺在手术台上了,还能是谁?”但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会发生不少“错误手术”的医疗事故——给张三做了李四的手术,或者给该做左膝手术的患者做了右膝手术。美国联合委员会统计,错误手术在可预防医疗事故中占比高达13%。
反复核对身份是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核心环节。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8年推出的《手术安全核对表》中,第一步就是确认患者身份。这个简单的动作,能将重大手术并发症降低36%,死亡率下降47%。
面对这种情况
现代医院通常采用“三核对”原则:
01
入院时:
腕带上的姓名、住院号、出生日期
02
术前准备区:
护士会核对手术同意书和腕带信息
03
手术室内:
整个团队会暂停所有操作
专门进行“Time Out”安全暂停,再次确认
有趣的是,医护人员不仅会问你的名字,还会让你自己说出要做的手术部位和方式。这是为了避免患者因紧张而盲目点头——曾有患者被问是否做胆囊手术时,下意识回答“是”,实际上他当天要做的是甲状腺手术。
为什么不用床号或病历号?
你可能注意到
医护人员从不问“您是8床吗?”
这是因为:床号可能因转床变动,同名同姓者虽少见但仍存在,病历号数字长容易记错,出生日期等附加信息能提供双重保险。
英国曾发生过因双胞胎患者病历混淆导致的严重医疗事故,自此全球医疗系统都加强了多重信息核对的规范。
当科技遇上传统
现在很多医院引入了条形码
RFID腕带等高科技手段
但口头询问仍是不可替代的环节
因为:
01
技术可能故障(没电、扫描器失灵)
02
人工核对能观察患者反应
03
创造医患交流机会缓解紧张
下次当医护人员反复询问你的名字时,请耐心配合——这不是官僚主义,而是对你生命的负责。毕竟,在这个可能改变你一生的房间里,确认“你是你”这件事,再谨慎都不为过。
要知道,那些不厌其烦问你名字的白衣天使们,正是在用这种看似笨拙却无比可靠的方式,守护着医疗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
请大声清楚地回答他们:
是的,我是王美丽!
转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
来源:福州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