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
这一发现使镍基材料成为第三类在常压下实现超导的材料体系,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世纪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突破口。
今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了该研究成果。
据介绍,镍氧化物是高温超导体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此次南方科技大学团队的科研发现,让镍基材料在日常压力环境中,并且在零下233摄氏度以上就能实现。
他们如何能把高压下才能稳定的原子结构移植到常压下来呢?
报道称,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在极强的氧化环境下能实现在纳米尺度上“搭原子积木”的技术,制备出这种常压下实现超导的镍氧化物薄膜。
薛其坤表示:“我们用到的仪器全是基于国产设备,而且实现了超强氧化能力的一种原子尺度上的薄膜生长技术,是在我们国家自主发展实验技术的一个重大创新。”
薛其坤还称,争取在常压下让它的温度也能高于液氮。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