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剧本,有人一开始就拿到主角光环,有人却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晨晓,这位艺术界的“传奇玩家”,在60岁的时候又迎来了一次惊天逆袭——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他就是那个经历了无数次“Game Over”后,却总能打出满级装备的高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奋斗故事——一部青年人可仿之学的“人生学”、可复制的“奋斗学”、充满智慧的“生活之道”。
第一幕:少年不识愁滋味,奈何天降大磨炼
晨晓出生在书香门第,教育世家,朱熹的35代后裔,家学渊源深厚,按理说,这样的背景足以让他稳稳地走上人生的快车道。然而,现实是个喜欢开玩笑的编剧,在他的少年时代,“文革”来了,学校关门,前途迷茫,本身患有严重的神经性视觉障碍症,未能通过美术学院的体检,人生的剧本被撕得七零八落。本该坐在书桌前吟诵孔孟之道的他,却被命运推上了社会的舞台。
于是,一个背着画板的浪子,开始了四处流浪的日子。他结交三教九流,喝最烈的酒,交最豪爽的朋友,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但天道好轮回,这种“快意江湖”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记“杀威棒”,让他跌入社会的最底层。人生从来不会白给甜头,晨晓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就在他以为自己要一辈子混迹市井的时候,命运悄然埋下了伏笔。80年代初,贵人出现——一位本家叔叔看他还算有点艺术天赋,给了他一个文化馆美术干事的工作。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也是他自我救赎的起点。
第二幕:少年不惧失败,才是人生的大赢家
拿到人生新剧本的晨晓,没有浪费这次机会。他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艺术,一边自学,一边创作。没有学历?没关系,他的作品自己说话!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天赋,他在20多岁的时候,便成功入选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青年美展。这一幕让所有亲朋好友目瞪口呆——那个曾经四处流浪、被认为“废了”的少年,竟然一飞冲天!他的几个儿时伙伴在他低谷时从未放弃,在他成功时相拥而泣。这一刻,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需要贵人,更需要朋友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关键时刻出手,牢牢抓住机会!
他的故事证明了一点: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还比你努力。成功,从来不只是运气,而是用无数个日夜的拼搏换来的。
第三幕:出海远航,艺术人生的新篇章
1986年,人生的第二次大机遇来了。这一次,上天派来的贵人是他的舅舅——一位旅居美国的成功人士。于是,他带着梦想,跨越国界,来到了新西兰。
新西兰的广阔天地,让他的艺术创作迎来了爆发。他的巨幅波普艺术作品《生抽王》成为新西兰的标志性作品,展览成功,声名大噪,一时间风头无两。事业高峰期,他的日子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酒肉穿肠,忘乎所以”。但人生总是有高有低,就在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命运又一次出手了——他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失败像是一记重拳,将他打回现实。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审视自己。于是,他选择了隐居,整整15年,他潜心修行,读书、画画、对话自然。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三次蜕变——他不再执着于名利,而是将自己的内心沉淀到艺术之中。
第四幕:归来仍是少年,艺术巅峰再启程
2012年,命运再一次敲响了他的门。这一次,是来自祖国的召唤——国家副部长亲自带着总理的邀请函,邀请他回国,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国庆招待会。这一刻,他意识到,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
2013年,他的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震惊艺术界。而当他步入知天命之年,国家更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他举办个展。这可是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们的“最终荣耀”,如今,他竟然也在其中。更令人惊叹的是,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政府团队还专程前来,为他的画展剪彩!
从一个浪迹天涯的流浪画家,到成为备受中外瞩目的艺术大师,晨晓的故事,简直比小说还要精彩。而他自己早已看淡浮沉,归于平静,以佛系心态面对世界。但命运可不打算让他“退休”得这么容易。
第五幕:教育之路,培育未来的艺术家
就在他以为可以隐居田园、逍遥自在时,2018年,人生的第四次升华来了。国家给予他一个全新的身份:“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在浙江农林大学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院长!而且还是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鲁迅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后,为数不多的几所用个人名字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他没有犹豫。他知道,艺术不能只停留在个人的创作,而是需要传承、需要影响更多的人。他开始投身教育事业,培养下一代艺术家、设计师。他不仅仅是一个学院院长,更是教授、导师,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界的“人生导师”。
他在课堂上幽默风趣,教学生如何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也教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高低起伏。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地尝试、跌倒、爬起、再出发。
第六幕:慈善助学: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教育家,晨晓始终关注学院和学生的成长,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指导,更以实际行动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和资助贫困学子。他曾公开表示:“作为学院的一员,为学生提供帮助是我的责任。”
自从受聘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每年将自己大部分工资捐赠给学院,用于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他说:“尽一份绵薄之力,给学子们的美好未来注入无限的希望,为暨阳学院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
他出生于教育世家,深受家风熏陶,始终秉持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他的捐赠不仅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对青年奋斗精神的鼓励。他希望,学生们能用这笔助学金,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第七幕:爱心捐赠:助力儿童发展成长
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家,对家乡杭州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他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国际视野、中国灵魂”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倾力于打造“中国最美的校园文化”,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创作了众多精彩有趣的艺术作品,营造了一个艺术与教育共融的温馨校园。
如:《天书》雕塑、《手》彩绘雕塑、《富春山歌》环形壁画、《童音之声》环形壁画,及地下停车场信息交流互动体验空间等等。
晨晓将艺术的精髓融入教育的每一环节,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艺术的熏陶。他巧妙地将环境营造与创意结合,打造出一片充满色彩与活力的校园空间。
第八幕:色彩疗愈:关爱残疾儿童
作为一名中国色彩教父级的艺术家,晨晓深知作为一个艺术家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并和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共同推出的孤独症关爱训练计划和画展,多年来,他将自己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与慈善事业紧密结合,旨在通过艺术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帮助。该计划不仅涵盖了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还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补助。他不仅通过色彩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注意力,增强与外界的互动,还在情感层面给予了孩子们无声的支持。他的画作如同心灵的引导者,带领孩子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小世界,迈向更加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
第九幕:人生学、奋斗学、生活之道
晨晓的故事,就是一部鲜活的“人生学”。从流浪画家到国际艺术家,从新西兰的隐士到中国的艺术教育家,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
•不怕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你如何翻盘。
•要抓住机会——机遇稍纵即逝,懂得把握才是高手。
•不断学习——知识和经验是最好的武器,别让自己停滞不前。
•坚持信念——有梦想的人,终究不会被现实打败。
如今,晨晓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他的学院正在培养新一代艺术家、设计师,而他的精神,将继续激励更多年轻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毕竟,就像他说的:“一切皆有可能,人生只要你愿意去拼搏!”
——————————————————
晨晓
中国好色彩代表
2012年,旅居新西兰26年后回归祖国。
201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专程出席了画展开幕式。
自2012-2024年,作为国宾连续12年被邀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
2015年参加抗日战争70周年胜利日天安门广场阅兵式。
2018年,作为国家A类人才引进唯一华裔艺术家,以他命名的“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坐落在其家乡: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同时担任院长之职。
2019年参加70周年国庆大典天安门广场阅兵式。
2019当选为全国政协海外特邀委员,列席两会。
2020年,其代表作品《一池荷叶》壁画,安装在杭州凤起路地铁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地铁站壁画。
2021年,参加“七一”建党100周年登天安门城楼仪式。
2022年,应杭州亚运会组委会邀请,为亚运会主场馆杭州奥体中心绘制《新富春山居图》等系列作品。
2023年,为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创作一系列作品,成为中国最美的校园文化典范。
2023年,为杭州大剧院创作《新音乐之声》壁画作品,成为中国无声音乐的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