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过去,瓜州、玉门被称为“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如今借着新能源发展的“东风”,点亮“万家灯火”,产业发展也红火。
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偏少,却成为发展蔬菜花卉制种的良地,全国一半的蔬菜花卉种子产自这里。
六十多年前,这里曾是寸草难生的茫茫戈壁滩,为了防风固沙,人们历经艰辛种下胡杨林。如今胡杨成林,在防风固沙的同时,意外成为了“美丽经济”。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占甘肃省国土总面积的42%。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城市经济发展,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通过三组画面看酒泉的绿色发展。
酒泉市金塔县的胡杨林(曹红祖/摄)
【画面一】地里长满“大风车”点亮“万家灯火”
进入酒泉,很多人都会被沿线的“大风车”所吸引。
酒泉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和优越的开发条件,境内的瓜州、玉门素有“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之称,是国家风能资源二类、太阳能资源一类的区域,这里也是甘肃最早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的地区。
截至2023年底,酒泉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03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69%,光伏装机容量为909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36.1%。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省的61.6%。
正在吊装的风力发电机组(曹红祖/摄)
近年来,酒泉还做大做强风电装备产业链,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区,以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目前,一批风电总装头部企业落户酒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产品覆盖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并出口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酒泉市抢抓“双碳”机遇,加快构建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运造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体系,聚力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6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壮大。
【画面二】全国一半的蔬菜花卉种子产自这里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偏少,这本不是发展农业的好条件。但正是这样的条件,造就了天然的隔离条件,病虫害较少,让酒泉市成为发展蔬菜花卉制种产业的良地。
千里沃野织锦绣,万亩田畴育良种。
作为国家规划布局的三大种子生产基地中的重要片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酒泉市全力构建“一轴一园两区十基地”的产业园发展布局,打造国家级制种产业基地和综合性示范创新平台。
作为全国主要玉米良种繁育基地、最大的瓜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优质瓜果蔬菜产出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酒泉市制种基地规模达到62.8万亩,蔬菜制种供种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50%,花卉制种供种量占全国的70%,甘肃玉米种业研究院落户酒泉,种业研发走在全省前列。
近五年来,酒泉市农科院共征集、引进种植各类农作物资源、品种1320份,鉴定、筛选、保存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965份,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酒泉市推广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系)66个,国家、省级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38个,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42个,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画面三】防风治沙意外发展出“美丽经济”
金塔县的胡杨林(曹红祖/摄)
金秋十月,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八万多亩人工胡杨林化为一片金黄,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
六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沙肆虐、寸草难生的茫茫戈壁滩,如今胡杨成林,游人如织。从防风固沙,到生态旅游,金塔县用60多年的坚持,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全县沙漠化土地面积181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4%。这里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
为了抗击风沙、改善家乡环境,金塔人开始自发地植树造林。戈壁滩上种下的防风固沙林,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成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金塔县政府萌生了将这片人工胡杨林打造成旅游景观的想法。他们在林区里引水,挖湖,修路,把它打造成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并对外开放。
2015年11月,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2%,是金塔县城周边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配套功能不断完善,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接待服务能力逐年提高,“醉美胡杨·金色金塔”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被誉为甘肃省秋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1.本站平台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及交易建议。2.本信息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回复。3.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